?作者:王恩群
來源:北大縱橫
繼廣州標致、北京吉普、南京菲亞特、三江雷諾、昌河鈴木之后,又有一個合資品牌即將告別中國市場。
在擁擠的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門前,擁有十多年駕齡的司機周毅,靈巧地擠進馬路中每一個縫隙。他的車是一輛產于2009年的昌河鈴木北斗星,破舊,車身多處剮蹭,發動機聽起來像老舊摩托車,與周圍環境極不相容,尤其在經過大眾、豐田等4S店門口時。
周毅的工作是在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旁邊修車。2012年,他花一萬多塊錢購買了這輛二手北斗星,“主要是實用,我當時都沒考慮別的車”。他對這款車很滿意,打算將這輛已經9歲的車一直開到報廢為止。
便宜、低油耗一直是鈴木汽車霸占小型車市場的主要利器。時間往前推演15年,鈴木旗下的奧拓和北斗星是彼時汽車市場的主流車型。假如讓此時的周毅再選擇一次,他仍然會選擇北斗星,可他也小心翼翼地問出,“這車還有嗎?”
他的擔憂并非杞人憂天。
據日本經濟新聞社報道,幾天前,鈴木汽車公司正與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商談解除合資協議。鈴木汽車將把所持有的股份全部出售給長安汽車。在解除合資協議后的過渡期內,鈴木將授權允許長安汽車繼續生產鈴木商標的汽車。
消息曝出當天,鈴木股價在東京交易市場下跌4.8%。
有知情人士透露,在中國有關部門批準后啟動,鈴木與長安汽車長達25年的“婚姻”可能在今年年底前完成一系列離婚手續。
早在今年6月15日,鈴木就解除了與江西昌河汽車有限公司長達23年的合作關系,鈴木將所持有的所有昌河鈴木股權轉讓給昌河汽車,鈴木汽車不再擔任江西昌河汽車包括市場產品在內的任何責任。幾天后,日本NHK報道,在解除與昌河的合作關系后,鈴木將全面退出中國市場:“鈴木高管正與合作伙伴長安汽車談判解散合資公司事宜,鈴木汽車將在中國停止當年生產,將集中資源與印度市場,當前鈴木在印度占據較大比例市場份額。”
當時長安鈴木在媒體的一片唱衰聲中不得不于6月29日夜間緊急發布“辟謠”聲明,“近期網絡上有關長安汽車擬收購鈴木所持長安鈴木股權的消息為不屬實信息,長安汽車將依法保留追究權利”。這不是長安鈴木第一次就解約辟謠,相比兩個月前,這一聲明顯得蒼白無力。
4月29日,長安鈴木曾發布聲明表示“長安汽車、鈴木汽車均為有實力、負責任的企業,雙方一直就長安鈴木未來的發展進行積極討論……長安鈴木將繼續秉承’精品小車’發展戰略,為廣大消費者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
而此次鈴木與長安汽車解約的消息傳出后,長安鈴木方尚無任何官方回應。鈴木汽車發言人Satoshi Kasukawa對此也尚未置評,但其表示,鈴木的立場沒有改變,將繼續與長安汽車就未來的合作關系進行討論。
只是鈴木與長安還有合作的未來嗎?
兵敗中國,銷量跌跌不休
作為最早一批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汽車,鈴木品牌曾有著不可取代的影響力和地位。作為小型車的代表,鈴木汽車以低廉的價格,超高的性價比,快速在尚未實現小康的中國社會攻城略地。旗下“奧拓”車型,是許多家庭所擁有的第一款汽車。
2012年,劉玉慶和弟弟、兒子一行三人,開著一輛倒手四次的長安鈴木奧拓車,從河北唐山出發,歷時20多天,終于到達了拉薩。奧拓靈巧的車身和4.5米的超小轉彎半徑,在應對川藏線99道彎的天塹時發揮出了優勢。同一年,他們被長安鈴木邀請到新奧拓的發布會現場,講述自己的故事。
市場卻不被故事動容。2011年后,長安鈴木在國內市場不管是銷量,還是口碑,都再沒達到過當年的巔峰。
據易車網信息,目前鈴木汽車4S店,全國共有437家。位于北京通州的長安鈴木4S店銷售店面破舊,門店上方的廣告位只剩下孤零零的“長安鈴木”四個字,店內人員站起身來,告訴AI財經社:“我們在裝修,裝修是為了更好的發展嘛?!?/span>
店內在售車型并不多,銷售人員告訴AI財經社,目前僅剩下雨燕、維特拉、啟悅、驍途四款車型。一位接近汽車行業的人士對此表示:“目前也就雨燕和奧拓(銷量)還可以?!倍?009年推出的啟悅和雨燕兩款車型,今年1-5月的銷量,總共不足一萬輛。
一位鈴木汽車的4S店主告訴AI財經社,目前長安鈴木的經銷商尚未收到任何有關“鈴木退出中國市場”的內部通知,廠家對退出中國市場方面的事情保持閉口不提的態度。他們也是從網上得知的消息,而據他分析“可能因為還沒有到一個合適的契機”。
實際上,鈴木退出中國市場的論調并非今年才有。自2012年以來,鈴木的銷量就一年不如一年。
2017年,鈴木汽車在中國市場銷售11.4萬輛,較2016年下降30%,不足其全球份額的4%。今年上半年,長安鈴木僅銷售出2.49萬輛,下滑47%。而它的主要競爭對手之一,僅寶駿310一款車型的單月銷量就在萬輛左右。
與中國市場的失意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鈴木在印度、歐洲和日本本土市場依然風生水起。
2017年,鈴木在歐洲市場銷量達到244877輛,漲幅達21%;在日本本土銷量超過98萬輛,同比增長24.3%;在印度市場,鈴木收獲了178萬輛的銷量,同比增長了14.5%。
特別是印度市場。2016年鈴木在印度市場的新車銷量為139.4萬輛,占據了印度乘用車超過40%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三的是印度國產車,銷量僅為22.5萬輛。在2017年汽車銷量統計表中,鈴木進一步擴大優勢,占有率達到了驚人的46%。今年單5月一個月份,鈴木在印度的銷量就超過了16萬輛。
不僅如此,今年6月,印度銷量排名的前十車型中,鈴木DZire、鈴木雨燕、鈴木奧拓、鈴木Baleno、鈴木Wagon R依次占據了前五位,加上排名第八的鈴木維特拉Berzza,共有6款鈴木車型占據前十榜單。
值得一提的是,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的最新研究表明,鈴木在2018年第二季度的利潤率為11.8%,超過寶馬(11.4%)、戴姆勒(6.5%)、大眾(6.5%)。
相較于日本本土市場和印度市場的崛起,在全球第一大消費市場,不管是昌河鈴木、長安鈴木,還是進口鈴木,都沒能達到良好的銷售業績。
鈴木為什么會在中國水土不服?
從“神車”到無存在感
鈴木汽車成立于1920年,1955年開始生產汽車,產品以微型汽車為主。1984年,鈴木首次將技術提供給中國市場,成為最早一批進入中國的外資汽車廠商,旗下銷量最高的車型是奧拓。
1995年,第一輛國產奧拓下線。鈴木與中國汽車品牌長安成立合資公司,并在國內建設4家工廠,自主生產奧拓。
最初的奧拓依托重慶出租車市場打開局面,而后開始在中國市場開疆拓土。2002年,奧拓和北斗星位居中國汽車銷售榜日系車的第一和第三位。2003年,奧拓在國內市場銷量達6萬多輛,位居當年所有汽車品牌銷售榜的第九位,一時風光無限。
鈴木汽車對小型車極致的追求是其能夠先期打開市場的關鍵。通用集團前CEO瓦格納曾這樣贊嘆:“我不知道世界造小車的企業,有誰能超過鈴木。而這一切,是從鈴木修開始的。”鈴木修給公司制定的計劃即為專注小型車,嚴格把控生產成本,“我們是造小車的,所以哪怕是一元的成本,都必須放到心上”。鈴木修說的一元,指的是日元。
憑借超低的價格,鈴木善于在人口密集且收入不高的地方率先攻城略地。1980年鈴木修接管鈴木汽車之前,就曾逐步在東南亞、巴基斯坦、印度和中國建廠,將鈴木汽車投入市場,并且皆取得不俗的成績。
但相較于歐美等經濟發達地區,鈴木卻難有所作為。2012年11月5日,美國鈴木由于連年虧損,資不抵債,宣布破產。美國汽車市場偏好十分明顯,對于空間大的汽車,例如SUV的喜愛超乎想象。而在家庭第二輛車的選擇上,也更傾向于豐田等品牌轎車,鈴木小型車失去美國市場并不意外。
在中國市場,鈴木從2011年后開始出現轉折。那一年,鈴木銷量達到22萬輛,創造了鈴木在中國的歷史最好成績。但此后多年,面對中國汽車市場的逐步擴大,鈴木的銷量卻一降再降。鈴木當然不希望重蹈美國的覆轍,同時失去全球前兩大汽車市場,對鈴木的打擊是沉重的。
針對中國市場的變化,2015年和2017年,鈴木分別推出小型SUV維特拉和驍途。但由于前期積累不夠,兩款車型均未能取得良好的銷售成績,月銷量平均在2000輛左右。
鈴木在中國市場難以為繼,產品更新太慢是其中重要原因。一位汽車行業人士告訴AI財經社,除了維特拉,啟悅,驍途是較新上市或剛改款,奧拓和雨燕均多年未換代,汽車行業普遍的規律是3年一小改,6年一大改,鈴木并未跟上中國市場的消費節奏。
以雨燕為例,2005年長安鈴木就推出了“雨燕”品牌車型,因其1.3L的小排量,官方標配百公里油耗5L,加之價格相對便宜,在小型車市場中,奪得一席之地??纱撕?,雨燕幾乎沒有出現大的改動。甚至整個鈴木汽車,幾乎都沒有推出新款車型。在競爭如此激烈的中國市場,鈴木的行為無疑是在自殺。
鈴木多年來深耕小型車,精致、省油以及良好的操縱性是小型車的主打內容。而目前的中國市場,人們更傾向于選擇空間大、動力強勁的產品,例如SUV。2018年上半年,中國汽車總銷量為1406.65萬輛,其中SUV車型銷售496.47萬輛,占比高達35%,成為占比第二大的汽車類型,僅比市場份額最高的轎車低5%。但SUV車型的增長速度為9.68%,而轎車僅為5.46%。
汽車行業,品牌影響力至關重要。面對迅速增長的汽車市場,大多數外國品牌都沿襲將中高端汽車做起來之后,降維進入到A級車領域,以前期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帶動銷售。比如本田飛度,豐田威馳。同為小型車,這兩款車不管是從口碑還是在市場方面,表現都是強勁的。這一方面得益于兩家世界級汽車廠商多年技術和市場積累,另一方面也得益于本田汽車在其他車型中積累起來的影響力。
而鈴木多年來,從小型車做起,一直是平價、低廉車的代表,想要進入到中高檔汽車領域,難度是巨大的。以鈴木維特拉為例,這款售價在9萬—15萬元之間的SUV車型,在今年前五個月的銷量僅為8000輛。
鈴木走到今天,成也小型車,敗也小型車。在經濟尚未發達地區,憑借超低的價格和相對高的性價比快速占據市場是鈴木的主要打法,比如20年前的中國,以及現在的印度。但隨著國家經濟的增長,人們開始傾向于空間更大的車型時,鈴木沒能及時轉變市場策略,而是通過尋找新型市場,提高銷量,這樣的做法導致了鈴木今天尷尬的處境。
盡管鈴木本身已經存在問題,但在鈴木的主營市場,國產車的崛起,無疑是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小型車市場,價格低廉是取勝的關鍵。而創建于2010年的寶駿汽車,無疑成為了最近幾年,最火爆的車型。一位長期在四線城市二手汽車交易市場工作的銷售告訴AI財經社,“寶駿這款車賣得奇好,大、寬敞、質量說得過去,老百姓買的挺多的?!笔聦嵶C明,僅寶駿310一款車,自2016年8月上市以來,作為與鈴木相同特點的車,今年的月銷量幾乎是鈴木雨燕的47倍。
寶駿汽車新品更新換代也快,“310、510、630,寶駿一直在出新款,”面對市場不同需求,車型也從小型車遍布7座汽車,空間足夠大,油耗相對較低。而鈴木則始終維持原來樣子,“出新款外形變化不大,也沒人買”,新品更新慢,逐漸被市場淡忘,銷量下降是必然。
并且隨著國產汽車不管在自主研發還是收購外國品牌,技術方面的逐漸精進,已經在縮小和外資車的差距。以吉利為例,在收購沃爾沃、寶騰之后,今年4月,吉利又收購奔馳母公司——戴姆勒9.69%的具有表決權的股份。在不斷加強其自身的發動機、變速箱技術之后,也得到了市場的認可。2018年度,吉利帝豪、帝豪GL成為國產汽車銷售的第一、第二名。
汽車保值率是購車者考慮的另一個因素,銷量越差的汽車,保值率越低。菲亞特飛翔,2014年上市新車14萬多,三年時間后價格跌到4萬元左右。相反,鈴木的對手威馳和飛度,則是市場上罕見的超高保值率的車,2011年產的飛度價格在9.5萬元左右,而如今在二手車交易平輛,它的標價是6.8萬元。
外資品牌的中國命運
如此命運的外資車企并非鈴木一家。日本富士重工品牌汽車斯巴魯在2004年進入中國市場,2010年,達到年銷售量5萬輛的目標,被市場認為這將是斯巴魯崛起的標志,可在此后的8年里,斯巴魯汽車,再未觸及5萬輛的銷售門檻。2017年,斯巴魯跌到了冰點,年銷售3萬輛。
面對如此銷量,斯巴魯在經銷商虧損,甚至關門的壓力下,拿出2億元補貼市場。而反觀國外,斯巴魯的表現并非如此。2017年,日本市場,斯巴魯銷量上漲18.7%,在美國更是銷量達到64萬輛,位居整個美國市場第八位。
在車主之家網站查詢,斯巴魯在全國擁有174家4S店。在北京亞運村汽車市場,斯巴魯汽車位于整個市場最東北角,位置偏僻。銷售人員告訴AI財經社,目前在售的車只有三款,森林人、斯巴魯XV、傲虎,其中斯巴魯XV目前并不能直接提車,需要從天津港調貨,期間需要最少15天。
面臨如此窘境的還有菲亞特。作為世界十大汽車廠之一的菲亞特汽車公司,旗下擁有著名的法拉利、瑪莎拉蒂等眾多子品牌。在中國,不管是1999年和南京成立的合資品牌菲亞特,還是2010年和廣汽合作成立的廣汽菲亞特,都一度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
而如今,菲亞特2017在華全年銷量僅為3714輛,今年前5個月,菲亞特的銷量跌到101輛,但菲亞特旗下JEEP品牌銷量持續走高。在6月份,菲亞特CEO馬爾喬在發布的五年計劃中,對于菲亞特品牌,他表示“將專注于歐洲市場”。退出中國市場的論調,再一次被提起。
一系列外資汽車在中國銷量不佳的背后,意味著外資汽車在中國躺著賺錢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不求變,不適應新市場需求,未來將很難在中國市場生存下去,菲亞特、鈴木、斯巴魯以及2015年退出中國的歐寶給外資汽車品牌敲響了警鐘。
雖不至于出現退資潮,但是隨著中國自主品牌的崛起,外資品牌在中國的生存將日趨艱難。